1997/04/13 靈性社群

本篇譯文直接取自繁體版,未經重新校對,故可能有些字詞語句方面的小問題,還請讀者見諒。若您希望協助志願校對工作,請聯繫我們

周日冥想 

1997年4月13日

團體問題:我們想要知道你們能夠告訴我們:關於靈性社群,一個靈性社群如何能形成,我們如何能參與一個靈性社群。

(Carla傳訊)

在太一無限造物者的愛與光中向各位致意。我們是你們認識的Q’uo原則,你們邀請我們在這個尋求圈裡將自己的振動與你們的振動調和,我們為此感謝你們,祝福你們。一如既往,我們請求你們每個人都了解到我們不是權威,毋寧說,我們是在你們行旅的道路上的(同行)旅者,我們珍惜有機會跟可能感興趣的尋求者分享我們在各種主題上的意見和想法,這些主題是尋求者在貫穿自己生命的投生與離世期間,常盤繞腦海,反覆思考的東西。

你們每個人都居住在一個非常沉重的幻象中,但每個人都穿透了那個幻象,其程度足以將幻象視為幻象,而把愛本身看成是比那個由事實、形狀、尺寸組成的表面真相更高的真相。我們也有我們的幻象,我們也在朝自己無法探測的奧秘移動。我們的幻象要薄一些,不過進化工作遠遠慢得多,所以,我們不覺得自己在任何方面比你們優越,毋寧說,只是你們的同伴;有機會跟你們談話,尤其是討論我們自己心愛的主題,讓我們感到非常光榮、非常榮幸,因為我們發現,靈性社團無比適合於查看在造物主的一片火花與另一片火花之間發生的一切。

交融(commune)是為了什麼呢?那個字彙的第一音節的意思是「一起」(with)。進一步說,我們所抱有的偏見或偏向是:靈性社群(community)是更為可取的住在光的載具中的形式,無論它們是什麼,因為實體們出於很多、很多的原因聚集到一起,不過所有團體都由太一無限造物者組成,而所有的實體都是由愛的真實材料所製成,若社群全體是健康的,都擁有一個靈性的面向。

那麼,讓我們一起看看第三密度,該密度屬於該戲劇性、樞紐的選擇。一個實體必須憑藉自己來做出很多選擇,但如果那個實體是完全孤單的,它會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做出那些選擇,也就是說,僅僅只有自我對抗自我的阻力。雖然自我與自我的工作經常是微妙的,且有時是很困難的,但跟其他實體合作,選擇如何向別的實體展現自我之心相比,完全不是相同的經驗。

所以社群就如同第三密度的自然狀態。每個人所看到的幻象本性之所以存在,是因為這種察覺和感知的配置,為人們學習愛與極性提供最豐富的潛能。

現在,愛本身是無限的,沒有極性的。太一無限造物者的愛之顯化正是不受限的無限與永恆之光。每個到第三密度來投生的人都懷着明確的目的,要跟自己的出生、境遇、人格外殼所決定的社會、社區、鄰里互動;選定這個人格外殼,是因為你希望它能最有效率地利用催化劑的處理過程,尤其是因為你享受投生的這顆星球,目前正在進入新的空間與時間的區域,而各種振動正在穿過這個出生過程。每個獲得投生的實體都是因為振動的老資格而贏得她的位置。也就是說,那些最有希望達成收割的實體,即那個虛幻的51%服務他人,就被允許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前來。

有些尋求畢業的實體是,容我們說,本地人,有些實體不是從更高密度來的,有些尋求畢業的實體確實是從其他密度來的,可是不管自我的歷史如何,每個實體在收穫時節都完全處於相同的情況。也就是說,有一條路,也只有一條路,可以畢業進入下個密度或回到家鄉密度,那就是:(你)具有的菁華能歡迎光的強度、光照的飽滿狀態,那是更高密度的特性。

恰恰就是密度這個詞語,它是誤導人的,因為它以某種方式暗示,每個後繼的密度是更為蒼白或虛弱的。可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因為每個比前一密度更高的密度,是指一個更高的光之密度。從一個密度畢業進入另一個密度,並不涉及感情,只涉及享受光的能力。當實體們到達它們感覺到最舒適的光(位置),它們單純地停下來。若這裡碰巧是在第四密度,那麼,第四密度就是那個實體的未來。如果那個實體停留在這個量子分隔[我們稱為密度]的第三密度這一邊,接下來那個實體將享受更多的第三密度之光,並在那些他前來仔細考慮的愛與極性的課程上工作另一個時期。

向前運行沒有特別的獎勵,就跟在學校里從一個年級升到下一個最高年級沒有獎勵一樣。不過在這實質的過程中有着可觀的情感,該過程是:確實歡迎光,接着選擇了如何使用光、花費光,如何提供或允許更多的光經由自己放射。

所以 社群就是那些能量的必要且自然的連接,這種社群經常是單單憑藉地理(位置)連結,有時藉由家庭,通常藉由環境。每個實體都與家庭的社群打交道,與工作社群打交道,與那些涉入一種特殊嗜好或興趣的同好的環境打交道。與其他實體連接,這是每個實體的本性和個性的一部分。

這就彷彿那些造物主的火花,無限地從宇宙造物之心中飛出並飛入到體驗的顯化中,於是開始了偉大的存在螺旋,逐漸移動返回其源頭,每片(火花)都有能量並急切地想要與那些帶有相似想法的實體連接,因為每一個人都渴慕該鏡子:能對自我展現自我。

現在,讓我們看看靈性社群。當這個器皿說出「靈性社群」的詞語,她立刻想到她的教會,那個她灌注熱情進入的基督教體系,她已經有多年的時間中將巨大的奉獻與愛灌注其中。而這個器皿對這個靈性社群的那些感覺,是大家傾向追求的特徵。跟那些在傳統教會裡找不到社群的人們相比,這個器皿所渴望的東西沒啥不同,毋寧是如何處理在幾個世紀的歷史中,慢慢滲進制度化教會裡的許多不整齊的地方。她進入那個環境是為了敬拜,好讓自我被帶走,為了把時間和注意力花費在神性上,花費在蒙福(的事物)上,花費在她所熱望的事物上:它們是聖化的、神聖的。

這些是一個靈性社群確實會提供的東西。進一步查看這個實體的經歷:她到該特定教堂去做集體禮拜,吃一餐按特定格式和儀式準備的主食,包括食物與飲料。接着那個魔法儀式,這個器皿稱為聖餐禮或聖餐,是一種將造物主的菁華與能量放入肉體載具的血肉中每個細胞的方式。據說耶穌實體要求他的學生們一同吃喝以紀念他。經文中寫道,他拿起麵包,感謝後揉開它,把它遞給學生們:「拿去,吃吧。這是我給予你們的身體。這樣做以紀念我。」 接着他拿起杯子,感謝後喝酒,然後把它遞給眾門徒說:「你們全都要喝這杯酒,因為這是我的血,(代表)一個新的盟約。這樣做以紀念我。」

那個教會儀式的中心僅僅藉由象徵而顯化,不過神性就在聖餐的薄酥餅里,就在啜飲的一口蒙福聖酒里。那種禮儀不只把基督意識帶入那個地方,還把它帶給每個成員,然後遣送每個成員送入這世界去愛、服務。這就是靈性社群的菁華。

一個靈性的社群是這樣一個地方:它經歷了必要的犧牲,允許它提供靈性的食物給那些想望分享這類食物的實體。靈性社群的中心不是人群,而是理想。那些人聚集在一起以記得太一無限造物者,並在社群中花費時間和注意力,為了崇敬他們感到如此饑渴的神性;他們熱愛並相信是理想。

從表面上看,什麼是靈性社群,什麼造就靈性社群這的問題幾乎是自問自答,不過當一個人更深入地探究就可以看見:社群之心是非常開放式的。當然,一個運轉中的社群特性是找到越來越多的方式去撫育、滋養、支持相互彼此。當一個人找到這樣一個社群並進入與那個社群交流,會有一種強化作用和穩定性,只有在實體們聚集在一起,為了比他們更大的事物而獻上自己時才變得可能。

當兩個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就已經有一種社群。它是一個強健有力的社群,而多加一個實體的會加倍那個團體的氣力,再下一個實體會再次加倍那個團體的氣力,很快你們就有好些實體和成千上萬份的氣力。或者一千個人和數百萬份的氣力。

現在,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很多可以稱自己為流浪者的實體已經醒覺於自己的靈性身份。當該覺醒發生時,那個尋求者的內在之中會有一種巨大的饑渴升起,要去更多地知曉、找到各種方式來服務,並對這種意識狀態感到舒適,這種狀態與沒有深思過的工作和玩樂的輪轉是完全不同的。日常工作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但觀點已經改變。一旦覺醒,尋求者就無法回去沉睡,而必須在此生中清醒地活着。

每個人都想要去記起自己的本性。每個人都對於自己能夠衝破那遺忘的罩紗感到充分自信。你們每一個人都確實已經變得更為覺察。如這個器皿在這次接觸開始前說過的,社群有那種做為焦點的機能,該焦點的作用如同一種靈性的或比喻性的錨,或者穩定點或槓桿。去服務的渴望會因為那些已經團結在一起好在服務中彼此支援的人們而極大地被增強。

所以,社群為實體們提供能量,而同時實體們通過參與有形和無形的活動,通過在社群內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談話,也在為社群提供能量。這就彷彿有一張網正在由金色絲線製成,每次一個已覺醒的流浪者與另一個流浪者連接起來,建立一個靈性社群,這張網的另一片就被編織起來,最終那個網將如同一張金色圍網覆蓋你們的星球,接着地球將被統合的愛圍繞。我們此刻看見這張網正在出現。隨着越來越多的實體覺醒、建立連接並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焦點或靈性社群,這張網正在迅速地編織得越來越完整,於是越來越多的實體可以感到安全、穩定,覺得自己屬於某種比每日生活的關切更高更大的東西,因為真的,這些關切在整個第三密度經歷是持續不斷的。每個尋求者想望如何表現自己,表達日常生活中個人裡面的無限太一之愛,完全取決於該尋求者。

在此刻,我們感到已經講述的內容足以促使(你們)思考了,若有進一步的興趣,我們會樂於在這個有趣的主題的各方面進一步發言。現在,我們將簡單地向每個人說,對於在這個住所中正在集會的社群,每個人真的都在這社群里服務。

每個人所體現的交融,正在所有在場者之間流動;每個人的自我內在攜帶的神性種子,是你們團體將心與注意力轉向太一無限造物者之際,由團體能量播下並協助成長的。每個人都希望極大地服務,每個人都將在自我之中感到失望,不過每個人都已經完成如此多的事情,以致這些事情是不知道且無法被知曉,因為光以每個尋求者無法知曉的方式照耀出來,在很多情況下,提供服務的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提供了服務。有鑒於此,我們鼓勵每個人享受那種平安——那是確實有個靈性社群的實體內心安住的平安,因為它是一個提供支持與鼓勵、安全與住所的資源。但是,有那種去進化的饑渴,僅僅能在社群中實現。你們每個人對於彼此都是一種祝福。

我們會在此刻把該通訊轉移給Jim實體。我們在愛與光中離開這個器皿。我們是Q’uo群體。

(Jim傳訊)

我是Q’uo,透過這個器皿,在愛與光中向各位致意。在此刻,我們很榮幸提供自己嘗試去回答在場者的腦海中仍存留的任何詢問。在此刻有另一個詢問嗎?

(磁帶結束)

Translated by T.S.  

(V) 2022 Reviewed by Sunny & cT.

with thanks to 騎在銀龍的背上

英文出處:https://www.llresearch.org/channeling/1997/0413

中文出處:http://soultw.com/TLOO/1997_0413b.htm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