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階傳訊圈 2024年1月24日
團體問題:我們今天的問題是關於服務他人極性與服務自我極性之間的關係。星際邦聯在談及陰影時,所用的概念與卡爾・榮格(Carl Jung)類似,即我們會將自身的陰影自我向外投射到他人身上。陰影的許多方面似乎都與那些帶來痛苦和折磨的人有關。但我們的理解是,這種行為通常源於困惑和痛苦,而非主動的負面極性,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去接納而非評判自身的陰影。
似乎正負極性之間的關係存在着更為本質的東西,因為在負面極性變得可能之前,正面極性並沒有產生預期效果。那麼,實際的負面極性在正面極性的陰影中扮演着怎樣的角色呢?
(Jim傳訊)
Q’uo:我是Q’uo,此時,在萬物的太一無限造物者的愛與光中向你們每一位問候。我們很榮幸能被召喚至你們的尋求圈子,距我們上次聽到並回應你們的呼求,已經過去了一段你們所謂的時間。[1]
[1] 原註:在這場集會之前,該通靈圈子在休冬季假期。
我們和你們一樣,走在這條尋求在萬物中的太一造物者的道路上。今天,我們覺得你們提出的問題就像一顆多面的寶石。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以下述方式作答,既有助於你們的靈性之旅,同時也為那些渴望更多了解自身旅程的人,闡明這一旅程。我們也希望你們將我們視為與你們同行的兄弟姐妹,儘管我們比你們多走了一兩步,但我們不希望給任何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即我們所說的是絕對正確、權威的,或是唯一可講的真理。所以,我們請求任何聽到或讀到這些話的人,都帶着一種審慎的態度。以下述方式來思考這些話,也即若覺得這些話適用,那就將其應用到自身;若對你們的靈性之旅並無幫助,那就把它們放在一邊。
今天,你們問到了知曉自身陰影面的真理尋求者。這個陰影是在從出生到現在的人生歷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它真的如同遇到了無法穿透的屏障的光(所形成)的反射一般,與你同行;它所提供的事物,肉眼會將其視為地面上的影子,而內在之眼、靈性之眼、心智之眼、情感之眼則是將其視為那些尚未得到妥善理解、處理或利用,而暫時不得不被擱置的信息。
在靈性尋求者的旅程中,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陰影有時會產生令人不安或緊張的影響,因為它以一種令人擔憂或困惑的方式在個人生活模式中顯現,不利於以愛與光服務萬物、視萬物為太一造物者的靈性之路。這個陰影面具有一種力量,它會觸及個體存在的某個方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其感知並顯化自己那股在靈性道路上正面極化的渴望。
尋求者若能夠認識到這個陰影面並以有益的方式加以利用,先意識到它的存在、體驗它、領悟它,那麼,陰影面所具有的混淆、扭曲以及給靈性尋求帶來困難的力量就可以被積極地利用,從而加速尋求者對自我的認識,讓尋求者看到在多年的尋求生活、以及有意識尋求之前的生活中,所積累的自身存在的各個方面;而且這些方面會以下述方式而被利用,也就是為有意識的真理尋求者帶來更多關於自身這些部分的認識,這些部分現在可以像黃金或寶石一樣而被開採,進而豐富尋求者的旅程。
對陰影面的這種利用,其實是真理尋求者對自身存在之全體的重新整合。每一位真理尋求者都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是你們靈性道路的一部分。這就是你們來到這裡要做的事:隨着你們在自己的靈性尋求旅途上前進,整合存在於你們內外、存在於你們自身存在性之內的太一造物者的所有部分。因此,這對追尋真理的靈性尋求者來說是一大幸事,因為它開始了下述過程,也就是越來越完整地將關於自身存在、其旅程以及太一無限造物者本質的拼圖碎片[容我們說]拼合起來,而太一無限造物者的本質始終存在於所有實體和萬物之中。
我們覺察到,現在有必要將陰影面與負面導向的實體聯繫起來。這些負面實體也有自己的陰影,它們藉此在太一無限創造中把自己投射成具有下述權力的實體,也就是有權分離和控制他人、使他人與自身分離並控制他們。為了開始回答你們的這個問題,我們將把這個接觸轉給被知曉為Austin的實體。我們是Q’uo群體。
(Austin傳訊)
我們是Q’uo,現在與這位器皿同在。此時,對於在第三密度幻象中認同正面極性〔如同在你們這場集會的詢問中所提及的正面極性〕、並思考如何與負面極性相處的尋求者,我們想給出一個免責聲明或提醒。在你們的幻象中,痛苦、困難和創傷這些促進成長與自我反思的催化劑,常常是由他人的行為導致的。你們的其他自我和你們一樣,都在一個幻象中努力尋找方向;在這個幻象中,遺忘罩紗已經造成巨大的困惑,使人缺乏對於自身本質及周圍人本質的自然理解。
由於這種感知的局限性,我們提醒尋求者,不要輕易將某個個體視為純粹屬於負面極性,因為作為正面尋求者,儘管你有可能與這樣的個體直接接觸或互動,但從你們被罩紗遮蔽的狀態下,幾乎不可能判斷和辨別另一個體的真正極性,因為要辨別一個個體的極性,需要了解和知曉該個體的意圖以及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你必須確定這個個體在其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中,是出於有意識的共同創造;任何讓你質疑其極性的行為或活動,並非源於痛苦或困惑,而是源於冷酷的智慧(cold wisdom)和純粹的自我之愛。
我們發現,作為第三密度的尋求者,尤其是在你們的星球上,你們更常接觸到的是那些受這類個體所影響的效應和體系,而這類個體本身相對稀少。你們可能判定為服務自我的行為,實際上是這些活動產生的一個結果——而非這些活動本身——也就是在你們的幻象中被激起的困惑和痛苦;負面極性試圖挑起或製造這些困惑和痛苦,以便從這種凝聚力缺失和對造物者之光的認知不足中獲利。
這是我們對這個問題回應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在試圖應對真正由相反極性所代表的陰影面時,在理解和嘗試領會這種極性是如何運作的過程中,你們通常必須抽象地(in the abstract)[2]進行這樣的工作。你們可能會在身邊目睹一些反映這種本質的事情,但直接貼上這樣的標籤通常並不明智。
[2] 譯註:根據《韋伯詞典》,“in the abstract”的意思是“抽象地;在理論上”,不特指任何具體的人、物或事件,以一種泛泛而談的方式。
你們的問題圍繞正面極性的陰影這一方面,以及服務自我極性與陰影的關聯。為了探究這種動態關係,我們可以從[如你們可能感知的]創造的最基本方面入手,因為為了讓你們作為造物者的一部分體驗到某種現實,就必須存在某種形式的動態張力。你們可以在[正如你們的科學家所理解的]物理學定律中看到這條基本法則的體現,你們的物質現實的本質是基於各種推動者與被推動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兩極之間的各種張力,以及作用於物體的力;這些力在主體與客體之間創造了這種動態關係,從而使你們幻象中的物質得以存在。
這在你們形而上的現實中同樣成立;在其中,為了存在一個讓造物者能夠體驗自身的幻象系統,就必須存在某種動態張力、主體與客體、極性的兩個極點——由此可以產生張力、形成一種關係。這以多種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但在你們八度音程的起始〔作為前一個八度音程的收穫〕之中擁有其根源,即“推動者與被推動者”的極性。
你們可以思考前一個八度音程的這個收穫,觀察它如何可能在幾乎所有關係中體現,以及你們的意識如何能夠在幻象中移動並獲得體驗。正是在這種張力和動態的環境中,第三密度極性的本質變得緊密相關了。
正如你們在問題中指出的,在允許服務自我極性得以顯現的遺忘罩紗存在之前,正面極性曾經缺乏某種能力去創造動力併產生那種具有下述作用的形而上引力和慣性,也就是讓造物者的體驗以富有意義的方式而顯化。一旦遺忘罩紗被引發並實施,服務他人的動力就變得更加強勁了,因為服務自我的動力成為了一個已實現的現實,因為實體們能夠將自我視為個體或分離的存在了。在這一視角下,他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獨特方式與造物建立聯繫。走在正面道路上的實體也享有了這種對個體自我的視角,從而能夠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與造物建立聯繫。
這就是我們所稱呼的“選擇”誕生的地方。因為尋求者,(作為)生活在第三密度的心/身/靈複合體,能夠將自我視為一個自我、一個個體、一個處在有別於自我的造物中的主體。那麼,這個心/身/靈複合體就能夠做出真正的自由意志選擇,決定如何與周圍的造物建立聯繫。在罩紗遮蔽之前,這在本質上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實體與周圍造物的關係會如此自然地順着下述認識而流動——也即,自我即是造物者,自我與萬物合一——以至於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想象自己能與造物建立一種以下述方式而相處的關係,也就是把自我看成獨立的個體、擁有屬於自己的權利和能力、能夠〔作為造物者〕從自身獨立主權地位來相處。
正是隨着這種可能性的出現,第三密度的困惑對於兩種極性都變得重要起來。在你們的問題中,你們已經指出:我們和你們都已稱之為陰影的這個非常寶貴的資源,通過他人的行為表現而變得可被第三密度實體所取用;以及它們如何可能會造成痛苦,並可能會以種種方式表現——而自我不認可這些方式,不願將其視為自我所能做出的行為,不願承認它也存在於〔作為一位具有下述渴望的實體的〕自我之中,也就是渴望分享愛,創造積極、舒適和歡樂事物。
下述過程會變得困難,也就是觀看相悖於這種渴望的他人的活動。但正如我們所說,陰影的饋贈來自於個體有能力為自己選擇“自己希望如何與造物建立關係”,同時仍然承認並接受:自我包含萬物,自我就是以各種形式顯現的造物者——無論你看到什麼、面對何種活動、目睹造物的哪個方面,你作為造物者,都包含那一方面在你之內。在你所能看到或體驗到或目睹到他人所體驗的事物中,沒有任何事物是你自己無法體驗和施行或作用於造物其上的。
極性選擇的本質在於,你作為試圖為造物者積累體驗的心/身/靈複合體,將你的體驗集中在其中一條道路上。因此,你自然會試圖根據自己的願望和選擇行事,而正面極性的本質是普世且無條件地分享愛。
所以,當你被某件你所目睹的事情所挑戰時——儘管你可能不會構想自己會以這樣一種方式行事,或創造出這樣的狀況——這就是一種有意的、由這種經歷產生的挑戰或催化劑,它促使你鍛煉愛的肌肉,鍛煉無條件的寬恕、接納和理解,明白這也是造物者;這也包含着造物者的愛,這也正是你存在的一部分,你內在深處蘊含著你目前難以看到和整合的東西。
我們已經描述了這種動態如何使走在服務他人道路上的自我,與其作為造物者的自身存在達成一種更深的關係。正是通過這個過程,你在應對周圍的行為、活動和環境時,越來越接近一種與純粹服務自我極性的關係。隨着你來到有意識地為了下述目的而利用催化劑的過程——也即敞開你的心,並在越來越深的意義上發現自己作為造物者的身份——你便越來越接近服務他人的一種結晶化表達。這種服務他人的結晶化表達,使你能夠更清晰地辨別出一種對服務自我極性的結晶化理解。
就第三密度內的體驗而言,這是一門極其高級且困難的課程,並非每個第三密度的尋求者都必須踏上這條道路,因為在第三密度中,僅僅通過處理痛苦和困惑的催化劑,使內心達到一定程度的開放就足夠了。但對於那些希望更進一步的行家來說,他們將更深入地理解服務自我的實際機制以及那些活動所可能表現的方式。這是一種屬於智慧的認知,對於行家而言這會是一個遠比下述過程更為漫長的過程,也就是最初利用痛苦與困惑的催化劑來開始構想出造物者的一種既純粹又結晶化的、具有下述特性的表達,也即:並不是從自身的痛苦與困惑中產生出更多的痛苦與困惑,而是已經發現了造物和現實的這些方面,已經在其中找到了喜悅和個人目的,然後嘗試有意識且有目的地利用這些方面來獲益並獲取自身的力量。
這給走在服務他人道路上的實體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因為對於正面尋求者來說,更難以想象造物者、想象造物者的某個方面在意識到自我和他人皆為造物者的情況下,卻依然——在單純為了下述原因〔也即,這位負面尋求者在這種與造物建立關係的方式中找到了目的〕而進行控制的企圖中——將一些事物強加於其他自我身上。
達成對這一點的理解和接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發現,對於有能力的正面尋求者來說,通常能夠基於下述情況而提供寬恕、接納和愛,也就是其他自我是在以影響他人的種種方式而表現他們的痛苦和困惑,他們僅僅需要被治癒。如果這種治癒發生了,他們就會停止這種行為。
但是,(如果)其他自我並非因傷痛而為之、而是有意為之,可以說這是一顆更難吞咽的藥丸。正是在這個挑戰中,負面極性及其作為正面極性之陰影的表現,提供了真正的禮物。這是一道更高的障礙、是一份扛起來更沉重的負擔,能讓追求正面極性的尋求者在如何與造物建立關係這方面,對自己有意識的選擇有更強烈的對比(感受),從而使他們對自我有越來越深的理解,這種理解並不依賴於這個觀念,即當他人造成傷害和痛苦時,他們是在無意識地行動。
我們理解這其中的困難。我們重申並強調,你作為第三密度的尋求者,並不被期望在內心發現對於你所遇到的一切事物和所有情況的純粹接納。你們發現自己所處其中的這個密度的目的就是提供這些挑戰。假如你不被挑戰,你就無需體驗這個密度。
你們在這種特定體驗中顯化和投生的目的正是基於“你們會覺得它困難”這一觀念。但從我們在第三密度罩紗之外的視角來看,你們迎接挑戰並嘗試無論如何都以一顆開放的心應對困難,這種行為令人欽佩的程度超乎你們的想象。我們所能見證的造物者最美麗的顯化之一就是,第三密度的尋求者即便面對失敗仍嘗試繼續敞開心扉、接納一切。
認識到自我、所有其他自我以及造物的一切皆為太一無限造物者,這確實是核心,是造物者自身純粹的美。在這個挑戰中,我們的心與你們同在。當你們試圖在第三密度罩紗的黑暗中發現這道光時,我們會盡我們所能提供我們自身。
此時,我們將把這個接觸轉給被知曉為Gary的實體。我們是Q’uo。
(Gary傳訊)
我們是屬於Q’uo原則的實體,再次就這個有趣的話題分享我們的想法;一如既往,我們要說明並請求,我們的想法僅作為你們思考與沉思的出發點,因為無論我們的視角如何,都無法替任何人踏上他們的道路。只有你們,憑藉自身意識的完整主觀性,才能判斷何為真實、何為虛妄,以及如何運用所獲信息。我們無意取代你們的權威以及你們內在過程的主導地位。
今天我們探討的內容,或多或少與你們星球上大多數靈性道路相關——也就是說,與具有下述特性的實體有關,也就是他們已經有意識地響應造物者的召喚去尋求並成為太一,去走出無意識、盲目且重複的純黃色光芒世界之模式,以便開始向上進入到對下述問題的考慮和探索之中,也就是什麼是愛——作為一種原則的愛,作為一種哲學的愛,作為一個概念的愛,尤其是至為尖銳深刻地被活出來、實踐與體現的愛。
在“彼岸”的課堂上,一個實體可以研究宇宙的模式、轉世的方式以及實體們在彼此相處時所行使的種種可能性,可以洞察這一切如何皆為太一造物者的投射顯現,並明白:解決方案[可以這樣說]、平衡,始終都在於開放心(輪)、向著那種開始溶解分離幻象的愛之原初頻率開放。然而,在投生期間,一個實體並不享有自己在“彼岸”所如此輕易擁有的廣闊視野或深刻覺察。在投生中,你們深深捲入其中,利害攸關,後果重大,意義也被放大到極致——無論是自身的生死存亡,能量自我的心智的健全完好、結構或正常運轉,自我所試圖達成或守護的事物,還是自我所努力避免或追求的其他結果——處於投生中的整個存在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這場戲劇(play)之中,並在大多數情況下已成為這場戲劇本身。人們對帷幕缺乏覺察,更不用說幕後那延展至永恆的存在。由此產生無盡的困惑、誤解與錯誤認知——並非單一行動(act),而是如連鎖反應般一個誤解引發另一個誤解在自我內部、自我之間、群體之間層層遞進。
隨着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並在自我所處的環境中營造出一種誤解的氛圍,種種關於現實本質的假設就會被做出,這些假設會成為個人和社會的編程線索,向下沉入根部,成為社會運行的神話或神話底層結構,進而成為現實中無形的壁壘,限制並引導認知進入特定的預設框架,創造更多令人驚嘆的機會使誤解疊加在更深層次的根本誤解之上,或進一步扭曲那些更深層次的根本誤解。
如同我們已經描述的,在這樣的環境中痛苦與苦難在所難免,因為自我從根本上誤解了它自己,在內心產生了不和諧,進而不知不覺地在這種不和諧中與他人相處,同時與其他自我內心的不和諧相互作用——確實如此,兩個、三個、四個乃至更多的自我,便以一種不把愛作為中心的方式而環行和舞蹈,陷入失衡和阻塞的較低(能量)光芒的糾纏與陰謀詭計;這些失衡和阻塞的較低(能量)光芒本身就是這個充滿誤解的環境的一種體現。
在這種不和諧的關係中,存在着力量、愛與智慧的動態關係失衡。在第三密度的幻象體驗中始終存在一個難題,涉及理解“扭曲究竟屬於誰”(whose distortions are whose)。這個問題在大多數尋求者的生活中都很明顯,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兩個自我緊密互動,就像在你們的婚姻中,彼此為對方提供具有觸發作用的催化劑,引發反應、敘事與認知,以至於難以理清誰對誰做了什麼,誰該為一方、雙方或多方的痛苦、不滿或不開心負責;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投射可能肆意蔓延。
正如《聖經》中的一句話所說——這位器皿現在一時想不起來,或許之後可以補充[3]——自我將自身內在所產生的問題歸咎於其他自我。這指向了你們團體問題中所稱為投射的這種動態運作的一個方面——自我會藉此將自己內心產生的現實歸因於自我外部。在這種包含投射的狀況中,並非自我對自身現實負責,而是其他自我負有責任。
[3] 原註:哈哈(lol)。“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理會自己眼中的梁木呢?”(馬太福音7:3,欽定版聖經)。儘管這個器皿不確定這段引文是否意味着將自己的內在狀態投射到他人身上,或是因自我中存在的某些特質而對其他自我進行評判;不管怎樣,似乎這兩位聖經中的對話者之間有某種鏡射作用。或者,他們每個人的眼中都有東西。那是一個非常貧瘠(arid)的區域。
審視這種特定的動態,我們看到個體缺乏對自身催化劑真正來源的有意識認知,更不用說對該真正來源的接受了。因此,自我被困在一個鏡子大廳中,以為自己看到的是他人的面孔,卻未認識到,自己在自身阻塞與失衡的能量系統中,看到的其實是自己的臉;或者我們應該說,看到的是“自己正在阻塞和誤解太一造物者的愛與光、並使之失去平衡”的地方。此時,自我並非從綠色和藍色光芒的角度而運作——綠色和藍色光芒可能會更清晰地看到其他自我如他們所是〕——與之相反,其運作是出於某種阻塞或一系列阻塞或失衡。
這就關聯到為什麼我們星際邦聯已經將其他自我描述為你們的鏡子。實際上,你們的關係確實如實地反映出你自身存在狀態的果實,以及你所做與未做的意識內工作的質量與狀態。你在自身內部不承認或不接受的東西……這並不是說所有工作都是完全內部的,因為處在關係中的兩個或更多自我正在以各種方式行使自由意志、相互影響,共同塑造着個體與群體在下述工作中的結果,也就是清晰的溝通以及在當下找到愛——無論是表現為悲憫、同理心、寬恕還是理解,這些都是有價值且被需要的。
這種對於無意識的事物、對於自身中不被接受的事物的投射,不僅在自我未整合的各種組成部分的複合體中造成分裂甚至碎片化,也在社會心智、集體或群體心智中產生同樣的影響。集體會產生一種陰影與投射——無論是在群體與群體的相處中被看到,還是在任何特定群體的內部運作中被看到,都存在着集體的心靈地理區域[你們可以這樣說],包含着社會整體中未被關注、未被承認的方面。
你們可以從國家之間的關係中看到這一點,它們相互競爭,彼此之間存在不容忍甚至好戰性。那些負面極性的實體可能會恰恰尋找這些位於該陰影中的特質、這些被投射且未整合的特質。
在這種陰影中存在着一個心靈場和引力,由痛苦以及那些起初源於愛卻因扭曲而產生的能量所滋養——比如嫉妒、羨慕、佔有慾、支配欲或其伴生的無力感、仇恨、敵意等等。這些未被帶入心中的能量,能夠在群體的健康中獲得自身獨立的心靈生命,並能為下述事情創造出無數的機會——不僅僅是引發更多的困惑,還會讓那些精明且意志堅定的負面極性朋友利用和體現這些能量;這些負面極性的朋友不僅生活在陰影和投射的意象中,還試圖利用這些素材,為了自身利益奴役他人。
你們可以將負面極性的道路視為鮮活的陰影,視為經過巧妙組織與控制的陰影——從混亂、隨機、變動和不穩定中被塑造為一種有紀律、連貫的工具與目的。
負面極性首先與自身的陰影存在一種關係,與正面極性試圖去愛、接納並將一切帶入心中相反,負面極性試圖將自身陰影以及造物的所有方面都排除在自我的心之外,關閉心的全面運作,這樣這些能量就可能被負面極性所控制;這樣負面極性就可能不會被正面極性實體所謂的良知、同理心所困擾,而這些品質原本會干擾並阻止負面極性對他人進行有害的剝削對待。
負面極性所運作於其中的這種陰影也被如此描述,因為它並非一個具有透明性的領域。追求負面技藝的實體會尋求儘可能地掩蓋、模糊和虛假描述他們的真實意圖。他們並不希望被其他自我所知曉,除非他們只是想要被知曉為權力頂端的實體——那種應受效忠、可以在最瘋狂的幻想中對其他自我們的自由意志行使無限且絕對權力的存在。
從正面極性的角度來看,這提供了一個強有力且廣泛的反思領域,因為在一個共享的星球上,負面極性源自該星球群體的陰影。因此,在負面極性的方式中,或者在那些被假定為在追求那條黑暗的分離之路的實體的方式中,正面極性擁有着大量素材來看到它自身——不僅是個體自我,還包括群體自我。
在像你們這樣的世界裡,有大量的陰影正在活動着,因為正如我們已經說過的,你們人群尚未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催化劑;也就是說,你們在很大程度上仍處於無意識且缺乏自我反思的狀態。因此,有許多未被處理的東西,這些東西被壓抑或排除在意識之外,沉入更深層次,並在集體心智中代代相傳。
正如我們之前在這個圈子中所說,對於那些尋求懷着一顆對苦難敏感的開放之心而運作的靈魂而言,目睹那些擁抱、體現並利用陰影的實體的所作所為,確實是第三密度生活中最具挑戰性——如果不是極其痛苦——的方面之一。
這位器皿最近對虐待狂的概念感到困惑,因為他一直在閱讀關於地方性的種姓制度(caste system)的內容,追溯到你們自己國家在美國奴隸制中的根源。在閱讀並嘗試從納粹受害者的角度去理解時,這位器皿深感困擾且難以理解的是,你們星球上的實體竟能對其他無辜者[容我們說]施加蓄意的殘忍行為,不僅如此,他們似乎還能從傷害他人中獲得樂趣,無論他們是痛苦且無意識的,還是具有負面極性〔這種極性起初始於痛苦,但將痛苦發展為蓄意武器〕;這樣的行為究竟是如何變得可能的,更別提還被追求。
儘管他對哲學有廣泛的研究,對宇宙的概念化理解也足夠寬泛,能夠為陰影和負面極性留出空間,但當面對他人遭受的傷害時,在認知和情感上仍相當難以接受。
我們發現,幾乎所有正面導向的尋求者都面臨這樣的情況,這也可以說是第三密度體驗的一大優點與難題:嘗試學會去接受,不去評判那些令人厭惡或難以理解的事物,而是向外擴展自我認同,從而[你們可以視之為]變得更像是造物者,接受那些不可接受的事物,看待負面極性的實體——假設他們在這個給負面極性之識別造成困難的幻象中能夠被這樣識別出來——將他們也接納為兄弟姐妹、自我,而非他者;儘管在你們選擇的行為上可能看起來存在巨大差異,但歸根結底,你們同屬一個存在,而且確實是同一存在。正如我們之前所說,負面極性者用其意識所做的一切,都處於自我可能性的範圍之內。
下面這件事是非常困難的,也就是直面負面極性所造成的傷害,看着那些從陰影中延續此類能量的實體,並意識到如果在不同的環境下、在負面實體所已經經歷的那些環境中,自我也可能已經追求或做出那些選擇;當然,那些選擇並不處在自我所運作於其中的當下主觀意識之中,但這個鏈結——也即你的當下此刻——是走過一條已經包含無數投入與抉擇的道路後所達成的結果。
正面極性的你們已經利用催化劑做出了特定方向的選擇。在過去某個深處,當選擇正在形成時,哪怕稍有偏移,都可能產生一條不同的軌跡。再多承受一點點痛苦,都可能導致走向不同的方向。
你們也可以發展出一種對負面極性者的悲憫,因為在他們對權力和支配的無盡渴望中,他們犧牲了一些東西:即正面極性所固有的陪伴、社群、相互支持、喜悅以及歌舞。
將自我極端孤立並囚禁於虛假且分離的自我之中,這是一條可行的道路,確實能帶來巨大的權力,但也可以說,這是一條悲慘的道路。儘管正面極性者的心、肩膀和心智承受着沉重的痛苦,但他們始終有可能在自我之內以及其他自我之內找到和諧;實際上,正如你們(作為)正面實體可能會經歷一些不和諧的篇章、時期或者夜間重現的不和諧情形,你們也同樣程度地了解、尋求並享受和諧,以及在屬於那份和諧的喜悅與歡笑中的(自我)存在之擴展。而這些對於你們的負面同胞來說已無法企及,這並非環境殘酷強加的事物所導致的,而是他們所拒絕的並從心中所摒棄的那些事物所導致的。
在某種程度上,你們可以將屬於這個極性的實體視為——儘管並非在他們有意識的意圖範圍內,但從更宏觀的圖景、從根本上來看——提供了一種偉大的服務,彷彿造物者的某個方面在說:“我將承擔這種永恆的不和諧,以便我、我們可能共同成長與學習;以便我作為造物者可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負面極性者只為自身謀取利益,別無他求,但在宇宙的更宏大藍圖中,這也為所有存在帶來了益處。
最後,我們的朋友們,我們與你們同感,以共享這樣一個世界,其中除了存在着因純粹的困惑和無意識投射的痛苦所致的廣泛苦難之外,還有那些蓄意尋求施加痛苦、從施加痛苦中獲得樂趣的實體,他們常常在幕後活動,有時也會走到台前,宣揚延續這種狀況的思想。這本質上是痛苦的。儘管你們的哲學可能會為你們提供視角,帶來一定程度的平靜與理解的機會,但痛苦不太可能消失。
但這種痛苦具有啟示意義。在你們的哲學與你們的研究的支持下,你們可以利用這種痛苦,不是盲目反應性地與這種陰影或負面極性者開戰,試圖將這種禍根從你們的星球上根除,而是進行我們在此提及的研究,主要是對自我的研究——自我遠不止是你們當下運作於其中的有意識身份和人格外殼,而是包含負面極性者在內的全我;那些負面極性者從個體和集體層面向正面實體反映出其自身的陰影。
此時,我們將我們的接觸轉給被知曉為Jim的實體。我們是你們所知為Q’uo的實體。
(Jim傳訊)
我是 Q’uo,再次與這位器皿同在。此時,我們感謝每一位器皿,在這個幻象體驗中,抽出一段專註的時間來分享更多關於下述事情的哲學,也就是萬物、眾人以及所有尋求太一無限造物者之路的合一。今天下午,我們很榮幸能夠與你們分享這些概念:也就是每個實體都在內在擁有陰影、負面思想、困惑、喜悅、美好以及太一無限造物者的純粹性;太一無限造物者即萬物,是你們每個人內心所承載的360度全方位的存在。
我們再次感謝你們今天召喚我們的到來,聆聽我們的話語與想法。我們將自己所能給予的最好內容分享給你們,也很榮幸能夠分享。我們與你們一同走在這條道路上。但此時,我們似乎要在太一無限造物者的愛與光中離開你們。我們被你們所知為Q’uo群體。Adonai vasu borragus。
Translated by 豆包
(V) 2025 Reviewed by Amy & S.H.
英文出處:llresearch.org/channeling/2024/0124
中文出處:yidefaze.org/lllib_2024_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