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21 宇宙和尋求者

Copyright © 2004 L/L Research

周日冥想

2004年3月21日

團體問題:Q’uo,今天我們一直在討論:宇宙(universe)和尋求者之間的互動與關係。我們想要你們討論一下:宇宙怎樣回答關於尋求者的問題,關於身份、服務、轉變的問題;以及尋求者怎樣才能最佳地聆聽、回應並知曉宇宙提供的答案。另外,這些課程對耐心有什麼教導,我們怎樣才能在生活中祈請並履行那種品質呢?

(Carla傳訊)

我們是你們知曉的Q’uo原則,我們在太一無限造物者的愛與光中向你們致意;在為祂的服務中、我們今天來到你們中間。我們感謝你們每一位拿出時間和能量、好將這項工作奉獻給對真理的尋求。跟你們一起進入冥想、成為在安靜中說話的那個靜定微小之聲的一部分,真是一種極大的榮幸。今天我們十分高興跟你們談論:在尋求者和造物之間、發問者和回答者之間的關係,及其特性;我們為這個發言機會感謝你們。一如既往,我們會請你們每一位使用敏銳的分辨力,來掌握該從我們所說內容中採納什麼;你們每人都有很好的分辨力,能夠感覺到跟你有共鳴的想法,也就是那些此刻對你有幫助的想法。除非你感覺到那種共鳴,否則我們會請你讓那些想法路過,毫不猶豫地丟開它們。以這種方式,我們會覺得能夠跟你們分享我們的心、而不必擔心我們將侵犯你們的自由意志,因為我們真的不希望成為任何人的絆腳石。

你們今天的詢問駛入了存有本質的核心。也許你們並沒有打算使這個問題探測到如此之深,不過,該問題涉及尋求者和該信息系統之間的關係,該系統構成了創造性原則、神性原則或太一無限造物者。所以,我們會首先退後一步來凝視太一無限造物者,因為這個概念本身就是回答你們問題的一把鑰匙。在這個尋求圈中、每個正在呼吸的人、每個可能閱讀這些文字的人[以此作為在一個特定時刻的生命體驗],在聽到或讀到這些話之際,都是太一無限造物者的一個部分。每個顯化中或在第三密度投生中的靈或魂、其最真實的部分都是相似且平等的,屬於神性的一部分、從未和神性分開過,這一片火花永不會知曉和起初思維分離這件事;該思維創造了你體驗為宇宙的「房子」、以及它所有的室內陳設、或次元、或密度。

在清醒的意識中,幾乎不可能開始能夠了悟到、自己在創造性原則中的位置(角色);肉體和生理感官的限制縮小了那些感知的門戶,而且在很多時候、完全關閉了它們。你在投生中很小的時候,被父母和老師仔細灌輸了大量的教化;這種教化保證了:如果有人可能獲得不帶偏見的認識,完全知曉自己是造物者,那麼這隻會是個非常微小的群體。至於此刻你們星球上所有其他的人,我們相信可以安全地說:每個人都失去了直接的洞察感、失去了和太一無限造物者的結合。不過,合一就在那兒。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有意接近合一,但合一繼續存在着。你不能擺脫祂,祂不是一張可以換毛的皮膚,永遠都不會被更新。人類經驗[容我們說]、第三密度的投生經驗全都跟死亡、更新、結束、開始有關,而在整個肉身生活的過程中,你的精要存有的最根本部分是不會改變、成長或轉變的;毋寧說,它即是它之所是。在這個器皿認識為《聖經》的神聖著作里,造物者如何描述祂自己的呢?「我是(I AM)」

因此,你們每個人的部分都是一個「我是」。你能感覺到「我」和「我是」之間的區別嗎?你能感覺到從個人特質到菁華的轉換嗎?這是個重要的轉換,需要對它保持清醒的認識,不僅是為了這次討論,更是因為這種認識是基本的技巧,用以活出覺醒的生命、意識到你是誰、為什麼你在這裡。這個器皿對於我和我是之間的關係會說,她希望每天都允許那個大我、即「我是」、成為自己,這樣她的「大我」就是她稱為的基督、或基督意識、或無條件的愛。這不是拿走自我、扔掉自我,然後用造物者、基督或基督原則來取代它。毋寧是,允許自己記住「我是」即為最深的精要自我,那是卡拉(Carla)實體的完整生命的一個真實部分。

現在,我們覺得這個圈子中的每個人都沿着類似的路線有這些希望,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希望把個人意識擴展成更真實、更完整、更深入的意識,希望表達更精要的、更有活力的自我。如果是無限意識活出你生命,那麼就沒有發問者、也沒有回答者,有的只是合一的生命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沒有提問、等待、尋找的需要,因為一切都是完美的。這是個有價值的工具和資源。不管周圍環境如何,這個層次的意識總是一個強有力的資源,幫助自我回到中心、允許自我從具體情況的周邊細節[它們在當時有着時事熱點的泡沫能量]移開。在大多數的情況中,一個人無法在共識性實相里、百分百的時間都停留在合一意識、我是之內。共識性實相被特意設計來把你從沉着、矯矜自滿、和對事物如實接受的狀態拉開;它被仔細設計來把你的能量拉出舒服區;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周期性地,從肉體的出生直到死亡,一再地被拉開。因此我們並不建議,每個人在全時間完整地沉浸在造物者身分的我是之中。不過,當那兒有一座困惑的叢林、而你陷入其中、找不到出路,似乎不能理性地查看自己處境的話,我們鼓勵你花點時間讓自我擺脫心智和情緒的繁重勞動,坐下來休息或散散步,單純地允許那種我是意識滲透進來、接管心智及其焦點;因為在人格或條件全然消失的狀態中,蘊含著投生的靈的最深寶藏:跟一切萬有的連接。

現在讓我們查看一個觀點,它對靈性進程的看法有較少的合一性、而有更多的二元性。這個觀點假定尋求者是發問者,而宇宙、造物、或指引(系統)是回應問題的一方。這觀點接近共識實相的層面許多。對於鎖定在實體所扮演的角色中的人格、也許是強加在他們身上的,這個觀點沒有提出挑戰。很多時候,(宇宙)造物怎樣選擇回應尋求者提出的問題,取決於提問方式里最單薄、最脆弱的細微差別。這個器皿在為個體提供個人通靈、私人解讀之際,她多次要求那些向她提出問題的人、回去再好好研究一下想問的問題,確認該問題抓住了要求解讀的實體所關注之事的絕對中心。她這樣做是對的,因為宇宙在回應問題時能不能自然綻放花朵,完全取決於提問的意圖、情緒、和最細微的措辭所採用的形式。接着,在造物聽到那個形式後,會產生出一種絕對自動的、天然的回應過程。這種回應不能用線性的方式詳細說明:先這個、再那個,然後其他的,因為它包含了很多層意圖、對應於提問的能量所揭示的層次。該實體能真的知道多少,他詢問的問題所涉及的所有層次?一個實體如何才能真正深入地洞穿自己原型心智的未知領域,甚至可以覺察到他所尋求事物的完整性質呢?

稍早,你們有過一場討論、關於最近看的一部關於耶穌·基督實體之生命的電影*。本丟·彼拉多在電影里問了個問題:「什麼是真理?」基本上,這就是我們要對你們說的:「你的問題是什麼?」要了解一個情況或問題的真相是困難的。幾乎不可能知道、在問題的完整範圍上、你問的是什麼。在字與字之間靜默的皺褶中,存在着許多你所請求的信息世界;你在發問的瞬間之態度、希望、感覺,非常精確地指出那些信息世界。

(*編註:大約是和本篇文章同年發行的一部洋片。)

所以,關於發問者和回應之間的關係,我們會說一件事:對於探索、問題、問題的意圖,對於環繞着該瞬間的一切事物[在該瞬間來到難點、危機,並接受有個必須滿足的瓣尖(cusp)],發問者得有最深厚的個人力量與責任。如果你領悟到了這點,那就最好帶着這種領悟和你最首先問到的耐心、來形成你的問題。你能探尋你的秘密之心到多深的程度呢?你能多仔細地體會你那些也許從未見過天日的感覺呢?你可能要做些什麼工作、才能觸及自己內在那些黑暗的地方、那裡的問題還沒有完整地問過,因為那些問題底下的菁華還沒有在自我內、被自我完全救贖?你的心能把怎樣寬恕的能量帶到進入當下此刻、釋放過去的過程?你能夠把自己的希望、意圖、目標舉得多高呢?你能夠給自己攜帶着驕傲的部分、帶來怎樣的清晰焦點,讓你最終空手在真理自身前謙遜地跪下時、能夠把那部分作為禮物獻上呢?

一旦尋求者提出問題後、會出現那種釋放的時間;然後,技巧和技藝蘊含在G實體提到的輕鬆態度(light touch)之中。一旦你喚醒宇宙去察覺你的需要,你可以確信,祂會找到很多辦法跟你交流該詢問。再次地,因為這是造物者的宇宙而非人類的宇宙,所以信息常常完全不通過言語出現,而是通過巧合、符號、暗示、在不尋常情況下偶然聽到的想法,以及很多主觀上有趣的事件:比如你和周圍人的夢,你周圍的人對某些主題的偶然評論,那些主題跟你的問題看似無關,但對你的處境以一種擦邊而過的角度切入,並且有它自己怪異的、卻很真實的意義。我們跟這個小組討論過很多次,大自然的世界以及人類的世界會找到很多令人驚嘆的途徑,向你表達祂跟你的連接、祂對你的關心、與你的聯繫。

如果有個問題似乎極為重要,想要保持一種比例感、平靜感、耐心感,會是特別困難的,容我們說。你會有需要立即改變的感覺。雖然我們完全同情想望看到結果的感覺,於此同時,我們會鼓勵每個人考量這個可能性:你已提出的問題在許多不同的層面上表達,其中只有一層在顯意識心智上方、在清醒意識的閾限或交界處顯現出來。大多數的信息進入更深的自我,告知自我、準備那個自我迎接能量中的變化,它們發生在自我網絡的顯意識察覺底下;接着,只會用酵母在發麵中起泡的那種非常微妙的方式,在顯意識察覺中浮現出來,以便於促成情況浮現,容我們說。一個人開始覺察到,以前沒有空間的地方、現在有空間;以前沒有感覺的地方、現在有信息或看法或感覺。自我從造物搜集信息這個漫長過程的最終結果,會在你注意到談話的巧合、動物、或花朵的訊息、風吹草動之中冒泡出來,所以要注意尋找並接近這種好像從內心浮現的感知。所有這一切都進入自我網絡,觸及到能量體系統的各種內在體,這過程直覺地在你們每個人享受的肉體軀殼之內發生。如果你對這個過程正在發生抱有信心,這是一份驚人的禮物。由於肉體的各種限制,一個人可以看見這是個費時的過程:醒來又睡下、醒來又睡下、再醒來,讓這個從夢中、從內在發生的微妙程序中恢複信息的過程有機會完成自身,確實需要花費時間。因此我們鼓勵你們採用的、不是真空中的耐心,毋寧是一種知曉的耐心;它包含該察覺:當某些事件正在發生的時候、顯意識心智無法知道這情況。有能力對這句話[聖靈就是這樣在實體里內工作的]抱有信心、那是一筆巨大的資產;如果有這種能力就使用它,沒有的話就培養它。怎樣才能培養對這些微妙過程的信心呢?只能採取信心之躍、花時間努力對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有耐心;在過程發生之後,評估哪些信息源的確為你出現過,而過程本身對於把萌芽中的情況帶入興旺發展、你對其繁茂或成熟的適當方式提出重大問題,這起了什麼功效。

在尋求真理的時候,在傾斜進入這個過程的內部上頭、有很多可說的東西。向外探詢、尋找外部的權威和知識、可能會浪費許多能量;當有一個涉及靈性進化的問題,外部世界很少有初步證據[1]、一個直指難題、情況、或問題核心的方式。這問題越是深入的,諮詢外部權威的效果就越小。

(原注[1]:初步證據(prima facie)的意思是「初次印象,仔細觀察之前。」)

然而,一個人可以通過大腦和心接觸到一個內在的權威系統。我們不會說它是這個、或它是那個,免得限制了實體。很多人把指導靈系統看成單一或獨特的現象;這個器皿會稱之為聖靈,叫作大衛(David)的實體會稱之為指引系統,等等。而我們向每個人保證,你們的指引系統是龐大且驚人複雜的,不僅進入第三密度的內在層面,還進入靈性團體之間的家族關係,容我們說,它們與其他密度之間的連結等等,所以這個可以用提問來接觸的指引系統,等同你對於自己的內在層面、外在密度的全部覺知,還有你們每個人指引中心、即第六密度的自我,它正在回看第三密度中的自我,提供它在那個幻象中擁有的覺知之收穫。

這個支持你們每個人的龐大家庭可能需要些時間才能回應、進而在你自己的意識內顯化出來。所以我們給了這個器皿一個形像,耶穌實體在聖經中講過它。這個形像是一個人進入房間暗自祈禱[2]、暗自表達痛苦,在自我完全獨處時,通過詢問這是怎麼回事、真相是什麼,來獻出自我的心、苦難、以及能帶入這個房間的全部自我。保持安靜、保持沉默、完全於內在做這些事,這是一種非常有幫助的技巧,因為它會在祈禱者那間小屋子裡、逐步建立起一種強度。也許你們每個人都熟悉[顯化物質的]靈媒怎樣在密室里收集靈質體(ectoplasm),使它可以在降靈會(seance)中顯化出這個實體稱之為鬼魂或靈體的東西。正是以這樣的方式,你可以收集你祈禱產生的能量,把它保留在那個小密室中,保留在你和問題以及回應系統的連結點,那個點即是通往無限智能的門戶,停留在那裡,剛好經過大門口的獅子、剛好進門、剛好進入內部、在那裡休息、允許這過程前進。

(原注[2]:這段引文出自《馬太福音》6:18:「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着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在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充分得到他們的賞賜了。但你們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要叫人看出你在禁食來,只叫你在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酬勞你。」)

名為V的實體幾天前談到萬事萬物之間的連接,那座迷宮原來是連結一切事物的東西。就在那個點、正是祈禱者小屋裡的那個連結點。因此,你越能讓你的尋求在內心靜靜地私下發生、特別地發生,你就有越多的機會進入深深的安歇,它在你理想的地方把你放進吊床,讓你舒舒服服地搖晃、等待,在無限造物者愛之搖籃中歇息。如果你在工作一個情況時、能為自己這樣做,如果可能的話、每天如此,你就能接觸到內心中最有效、最有幫助的地方,於是真正傾聽到太一無限造物者那寂靜、微小的聲音。

你們每個人都覺察到很多技巧、可以用來判定一個特定的事實或行為對不對。你們常常討論怎樣使用擺錘以及各種解讀[不管是用塔羅牌還是占星作出的解讀,還是透過超心靈或靈性諮詢師]。所有這些獲得更多信息的方式都很有幫助,但是你可以看到、它們會變得多麼發散而且向外,一個人會多快地失去珍貴的焦點、專註的目的、和聆聽的耳朵。你可以用水晶、金字塔,可以用大量的技巧、來找出一個情況外在細節的更多信息,我們不可能把它們全部羅列。但是,每個人都認識到靈性超市有多大,這個小組經常對此開玩笑,喜歡這種討論。要更多地知道你周圍的能量、有太多的方法;然而若想了解宇宙是如何工作的,發問者、問題、指引系統之間的最佳連結(點),就位於你們每個人的內在。

現在,這個器皿請求我們繼續前進,請問在此時、有沒有我們可以進一步回答的問題。現在,有一個我們可以回答的詢問嗎?

B:我有一個問題。你們最開始的時候談到了二元性,但實際上只談論了一邊。另外那一邊是不是太一無限造物者變成了尋求者?

我們是Q’uo。我們覺察了你的詢問,我的兄弟。我們(剛才)談的二元性是指:當發問者把自己看成二元性的一個動態(面),而把回答(者)看成二元性的另一部分時,發問者所感知的自我二元性。反之,一體性態度會把發問者、問題、指引都看成同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完全沒有脫離自己,而是在努力擴展自我的一個單元;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會說:如果發問者有一體性態度,那他確實就是造物者,這是正確的,我的兄弟。

有進一步的詢問嗎?

G:Q’uo,我有一個問題。Ra談到意志時說:意志是至高無上的,不要低估它;在信心中使用意志可以創造改變、在道途上加速(前進)。然而,我對於今晚要舉行的儀式有疑慮,在該儀式中、我會使用意志在意識中創造改變或轉移。通過閱讀過去的(通靈)手稿,我知道你們對於用意志使改變發生和等待改變之間的哲學要點、已經談過很多次,但是我想知道你們能不能更具體地針對這個特殊情況談一談?

我們是Q’uo,覺察了你的詢問,我的兄弟。一個人覺得該意願狀態對自我是正確的,該狀態就是這個器皿所說的「真知(gnosis)」,你對自己打算去做的事有一種確信。這涉及知曉自己的內心和真實的感覺、到了某個地步、以致於願意站出來說:「這就是我。我想望這樣表達我的意志」。以這種方式獻出意志,有一種內在的知曉在背後支持、讓你有能力拋開一切恐懼和疑慮,直截了當地、坦誠地對手中目標運用意志。對於自我保持坦誠的純度、是獲取關於自我的這類真知或可靠洞察力的一把巨大鑰匙。

對於即將到來的情況,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服務意願,但不知道需要什麼具體的服務,這會帶出對意志的第二種使用,也就是贊同無限造物者和指引系統的意志、贊同你為整個投生設置並對它抱有信心的基本投生計劃,交出(abnegate)自己的意志。在這種情況下,強迫使某個結果勝過其他結果是愚蠢的,意志只需要用來把整個自我帶到一個臣服點,以致於造物者的意志變得更明顯,(自我)便帶着努力與聚焦[具備完整、充分的強度] 來跟隨祂。

我們可以進一步回答你嗎,我的兄弟?

G:是的。我想我已經有足夠的技巧,在創造儀式時不會強求這個或那個結果、或者請求任何具體的事件展現,不過,我的確帶領了意志來臣服於造物者,尤其是在儀式結束的時候。所以我的問題是: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還沒有完全地、百分之百地、徹底地臣服於造物者,那他能不能用自己在內心中察覺到的意志、對於造物者將會給出的任何結果和路上會遇到的任何催化劑,產生更完整的臣服,把自我落後的部分帶上、使它們願意降服和接納、為了知曉造物者的意志?

我們是Q’uo,覺察了你的詢問,我的兄弟。肯定可以。

G:你們太棒了。謝謝你們,Q’uo。

我們感謝你,我的兄弟。現在有進一步的詢問嗎?

B:Q’uo,你們在許多場合使用了信心(faith)這個字彙。請定義你們說的信心是什麼意思?

我們是Q’uo,覺察了你的詢問,我的兄弟。我們從這個器皿、在她的詞彙庫里選擇用字。你也許已經注意到,我的兄弟,我們使用信心這個詞的方式,常常有些無形的不同。信心一般而言用來表明確定性。這個器皿看待信心的方式是我們相當可以接受的。在她的心智中,信心跟知曉一切都好是連結的。她談到信心時傾向於表達這個意思。不是說她把任何事實、教條性原則、或信條附加在信心這個字上面;毋寧說,它是一個名詞、用來表達一種態度:對於完美實相與造物樣式之正確性有內在的確信;而她和造物樣式相連、並且是其中一個積極又有創意的部分。

當我們使用這個字、我們試圖表達一種信任感,不是挑釁的自信,而是在平安、自信、確信當中歇息;所以該知曉不是對抗、好辯的、或甚至滿口事實的,而單純是一種心智的態度,這種態度假定並堅持造物的特性:關於每個實體在造物中的位置、受苦與表達的模式、以及時時刻刻似乎都在你周圍移動的體驗,都是對的、都是好的。

我們可以進一步回答你嗎,我的兄弟?

B:不了,謝謝你們,那是美好的(話語)。

我們感謝你,我的兄弟。

現在有最後一個詢問嗎?

T:Q’uo,我不確定你們能夠說多少,但是對我在就業問題上作出的決定、和正在追尋的主意,你們能做任何評論嗎?

我們是Q’uo,我們對你的熱情溫暖、令這個器皿微笑,我的兄弟。我們能夠說,我們覺得你的確立足於信心之上。對於你和那些已作出的決定,我們表達完全的信心。當你進入那些超過舒適區的地方、那些具有未來事物吸引力的地方、甚至正於你的內在逐漸成熟的地方,我們和你在一起,我們和每個這麼做的人在一起。

我們可以進一步回答你嗎,我的兄弟?

T:不了,謝謝你們,Q’uo。我只想要向你們,也向Hatonn群體,送出我的感謝和愛。

我們是Q’uo,我的兄弟;容我們說,Hatonn群體非常歡迎你說的話,一如既往,Hatonn此刻跟我們在一起。

我們衷心感謝這個小組允許我們成為你們的美好本性、甜美冥想、和這尋求之社群的一部分。能夠在你們的模式之內提供某種小小服務,對我們是多大的榮幸和祝福啊。我們向你們擔保,你們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服務,我們感謝你們。

一如既往,我們在太一無限造物者的愛與光中離開你們每一位。Adonai。我們是你們知曉的Q’uo原則。

Translated by T.S.

(V) 2017 Reviewed by Sunny & cT.

翻譯出處:https://soultw.com/TLOO/2004_0321b.html

英文出處:http://llresearch.org/transcripts/issues/2004/2004_0321.aspx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