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02 自我接納

Copyright © 2003 L/L Research

周日冥想 2003年2月2日

團體問題:今天的問題與自我接納有關。似乎每個真理尋求者在某個點都需要儘可能完全地接納自我,以便於在尋求中進展。看起來,我們當中很多人作為服務他人的個體,為了在我們的生命中增加慈悲,已經為自己規划了一種缺乏慈悲,這給了我們恆常的機會:在我們沒有達到目標時接納自我。

Q’uo是否可以給我們一個觀念,關於我們如何才能着手開始接納自我,也許是通過開放能量中心,通過平衡我們所找到的扭曲?我們也會感激在關於自我接納的方面,Q’uo有的任何其他信息。我們會感激Q’uo對於我們本周末進行的、在彼此之間分享的過程[1]所願作出的任何評論,我們已經度過一個極好的周末:分享個人經驗、我們的催化劑與成長以及我們的夢想;我們會感激聽到一點Q’uo在這方面的談話。

[1] 原註:愛/光研究中心的年度回家聚會在肯德基州、路易斯維爾,Rueckert-McCarty的L/L家宅舉辦,這裡又名為魔法王國,聚會時間從2003年1月31號到2月2號。坐在這裡的團體是回家聚會團體,人們在這個時間聚集在一起、慶祝我們共享的旅程。

(大衛·威爾科克傳訊)

大衛的指引系統:我們通過在這次的(人生)旅居中名為大衛·威爾科克的實體向你們致意。我們在太一無限造物者的光與愛中向你們致意。在此刻,我們將開始通訊。

記住,比例的相關統計數據有利於你,所以在這次投生範圍內,你將有越來越多的機會來允許自我中對更大整合過程有害的那些面向脫落。這個脫落的過程從根本上講是一個允許的過程:允許較高自我的意識注入你,於是宇宙造物[即一切萬有]的鮮活精華便激發、活化你的每一次呼吸。

要認出,當你凝視着在地球上這次短暫逗留中搜集的體驗之光譜時,你會發現:有些體驗具有明顯的有害性質,它們似乎移除了一定程度的機會,比如讓自我能夠快樂地運作、輕鬆移動的機會。隨着你現在變得越來越覺察,你的體驗性質就選定了;正是該選擇的催化劑決定了該實體的極性。

向著正面極化的進展,有時的確是一條陰暗而崎嶇不平的道路,在這條道途上有着許多踏錯的步子和顯而易見的不協調。請認識到,所有的步子真的都是返回太一狀態的,因此,無論在生命的樣式中有怎樣明顯不一致的地方,你在該球體範圍內聚焦的中心卻始終是一致的。事實是:你能夠沿着那個球體的任何錶面行走,你與中心之間的距離將一直和你之前的距離是相同的,因此,在你進步的同時,你的導向從未偏離過中心。

那麼,該構想就是去辨識出那些在你以為的過去中發展出來的不一致,當時有些體驗引起了痛苦、從而導致心理上把那些痛苦隔離並封存起來。我們曾經把它們叫作碎片。當你否定某些體驗確實存在時,就會發生自我的碎片化;並不是說它們已經被完全遺忘了,相反地,由於反思傷害可能帶來進一步貌似的苦難與掙扎,它們被心智有意識地用能量壓制下來、從而排除這種可能性。

在這個周末的進程中,通過了問題列表的手法,我們對你們談的是:用最集中的方式,開始把生命模式作為整體來查看,檢驗這些沾濕眼鏡的議題液滴,你戴着這幅眼鏡觀看“覺知的全景”——也就是自我。每一粒液滴就其自身,都是從一體性的海洋降落的雨水,而你是從這個一體性海洋中湧出的;因此認為自己與其他人分離只不過是這個幻象的另一個面向,就如同(以為)你的體驗跟顯意識力量的體驗沒有關係一樣,都是幻象。

因此,你可以把這些碎片細胞看成類似於布滿你心靈桌面的水滴。那麼,該工法就是使得在圓圈的中心出現有聚集力的重力井,召集所有的液滴彙集起來、再次融為一體狀態。在這個相當簡單的類比中,你可以看見,通過形成一個比如說篩子或漏斗,水滴反過來如何形成細流、細流然後變成更大的液滴、最後一切再次返回一體的位置。

我們提到的這些主題特別適合下面這些議題:在顯意識自我的領域中,你的自我如何能夠闡明「之前和之後」、「這裡和那裡」、「可見的和看不見的」、「有形和無形」之間的差別,然後這種顯意識如何沉澱成為物質。所以,非常類似你的嘴裡長滿了牙、你用牙齒咀嚼並處理維持你肉體複合體的能量,我們也請你全力對付你生命中那些核心的、佔主導地位的動機,然後花點時間提煉、咀嚼你在過去處理過的每一個體驗,在自我內部取得更高層次的理解和連貫性,從而不再區分:這些事件使你成為受害者,或那些事件簡直沒有來由;相反地,你會認出,一切都在完美、和諧、神聖的方式中發生。

你們問到,這種理解的自我接納面向和這些碎片的脫落,為何有可能導向更大的自我接納能力。我們會請你們認識到,這種固有的缺乏自我接納是由第三密度工作的基本特徵帶來的;也就是說,這種工作不會開些相對容易的「半路」藥方,但毋寧說,它是一條受苦或貌似受苦的路,正如有意識自我選擇給該體驗貼上的標籤。因此,催化劑的特性就是產生某些體驗,從而創造動機來允許或邀請沉思,幫助自我前進、大步向前靠近層次越來越高的成就和理解、靠近越來越透明的人格,讓自我變得像一面閃亮的鏡子,只會反射太一無限造物者的真實精華,於是其他自我也可以看見它。

平衡的、自我察覺、自我接納的自我,能夠工作穿越這些過程,然後分析、理解、接受過去的體驗,提煉出其中包含的愛與智慧、把它們用作將火箭發射進以太的推進劑讓自我不再受物質重力的阻礙,而能夠確實越來越高地升入蒼穹;同時理解到:宇宙造物的精華中只有最簡約的單純。

這種單純即為:你是光。當你聽到這些話之際,那張支撐你的椅子是由光形成的,你也是如此。原子或分子結構的存在,只是一種表面上的感覺;這是由於光通過各種螺旋運動形成了變貌、從而產生物質狀態,但是實質上,一切都開始並結束於光。因此,藉由對自我的去碎片化、藉由工作人格中跟顯意識覺知分隔開的面向,你會越來越能夠用理解取代受挫感;因為你了解:你的一切生活體驗都是你為了自己理解的進化而創造出來的。

因此,你不可能繼續沉溺於受害者身份。一旦你看穿了幻象,你就會看到:沒有任何強加給你的體驗,只有你用自己的判斷力創造的體驗、為了走上更好的進化之路。今天我們請你們認識到,大腦是一台生物計算機,你的真正功能中心存在於時間/空間之外,存在於你的肉體之外;就在你聽這些話的當下,你和所有其他尋找一體性的人一起正在創造一種心智,因此你永遠都不會孤單、永遠都不會處於這種一體性之外。沒有差異,只有被有意識地挑選出來的東西供高我選擇,讓祂展現產生催化劑的傾向性,從而允許物質性自我把顯化和卓越行為,升華到越來越高的層次;這種卓越不是用你們的物質標準來衡量的,而是體現在能夠簡單地放掉重複性的行為模式,因為它們不代表所有當事人的最高與最佳的善;體現在能夠把自己的努力傾注於為更大的益處,並認出為什麼懷着感激為自己鼓掌、能夠接納自我,就會在自我內創造出永不枯竭的泉源,而自我保存和自我蛻變的聖杯就可以浸入這聖水,於是你就能自己啜飲這生命之水、體驗與太一無限造物者的神聖交流。

然後,它確實會允許你取代那些對與錯、善與惡、正面與負面的差別;它允許你認出,所有發生在你生命中的體驗:無論是覺得格格不入、孤立、孤單、受害或受虐待,它們來自於那個精華,祂有濕婆(Shiva)的破壞者面向,也有正面的建設性面向。然後它的確形成一種架構,你可以透過它而上升到越來越高的顯化層次。

在此時,我們把發言權交給名為Carla的實體。

(Carla傳訊)

我們是你們知曉的Q’uo原則,我們在太一無限造物者的愛與光中向你們致意,在祂的服務中我們存在。容我們感謝在這個尋求圈中的每一位呼喚我們來到你們團體並與你們分享我們卑微的想法。這是我們的榮幸和福分。我們會請求你們允許我們分享的意見飄過你的心智,不去嘗試接受它們或拒絕它們,而毋寧,單純地聆聽它們。那些是你的真理進程的一部分的想法,將會與你共鳴就好像你正在憶起它們。那些在此刻並非你個人性的真理的事物將單純地從你身邊溜過,我們請求你們允許它發生、毫不猶豫地將它們留在後面。因為,真的,如果你們每個人負起謹慎分辨的責任,這就允許我們與你們分享這些意見和心意,而不用顧慮可能侵犯你們的自由意志和學習。

請容我們同樣說,跟我們知曉為指導系統的實體會面,這是一種極大的榮幸和福分。我們向大衛的指導系統致意,至少那是這個實體為我們選擇的名字。我們十分榮幸能夠跟名為指導系統的實體分享這個談話。

我們也許會拾取這個實體建議的那幅強大圖像:把苦難看成痛苦的雨滴落在自我敏感的球體上,然後無畏的尋求者容許這些雨滴進入其載具的能量系統,讓自然的靈性重力在身體中移動能量,把這些苦難的能量向下從支流拉入河流,(最後)到達一切萬有之海洋

讓我們來注視苦難觸碰到自我球體的過程。苦難在渾濁、充滿淤泥的雨水中流動,觸到自我球體天線的粗糙部分,這部分是用來捕捉威脅生存與舒適的能量的;從身體載具這個第二密度本能性實體而產生的情緒,通常表現得很明顯,但其根源不是任何願意成長的能量,毋寧是只知道提供保護、盔甲、防守、生存導向的能量在這種氛圍下,苦難之雨滴簡直就必定得滑落;因為它們只是刺痛了自我球體外面的天線,但是尚未滲透進內部、尚未開始跟該能量系統一起工作,尚未開始它被工作或精鍊的過程;那個更加精細的載具屬於靈魂光流、跟人格外殼連接在一起,跟你稱為一個自我的肉體載具連接在一起。

隨着自我開始放下防禦的需要,自我變得成為半滲透的,而這個易受傷、無防守的自我,首次能夠經受住苦難;依我們的愚見,在你們的人群中,自我認可的苦難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知曉自己的苦難、看見自己的憂傷,這種水晶般的時刻會帶來機會,提升、轉變自我那個變得麻木的部分並為之供能,讓它可以再次變得充滿活力。這個簡單的可滲透性帶來的過程,允許一條、一條、又一條支流從防守的沙漠中湧出,直到自我成為休耕的(fallow)、向著痛苦的雨水敞開,接受引起憤怒、嫉妒、羨慕、貪婪或任何其它讓你覺得不幸的感覺。

現在,當雨水開始被能量載具的進程提煉之際,注視這雨水的顏色。自我接納的過程挪移痛苦穿過保護層、進入個人的層次、接着進入社會的層次深處,在所有層次中催化劑最難穿透與流過的層次。

要注意,這種雨水似乎是向上掉落的,但這是因為,我的朋友們,你們每個人都是生命之樹的一個分枝,而這棵樹的根部位於天堂世界,只有分枝位於你們的世俗世界,所以雨水向上進入天堂世界。當你允許痛苦流過能量體時,能量從痛苦較為沉重的面向向上移動,進入心、進入心的蛻變,好像一個九十度的相位變換、把自我無法形容的一部分移進某種時間/空間,讓那個更高的能量變得遠為可滲透、可穿透,帶着大量的能量以及無差別或無限制的光。

到了該過程的這個部分,一旦對痛苦的單純允許創造了可滲透性、好讓痛苦進入內心,於是太一無限造物者的至聖所能量,就能夠在這種暗淡、多色的雨水上顯現出它們的真實特性,而每一滴羨慕都變成真實顏色的羨慕,每一滴悲傷都會變成真實顏色的悲傷;而不是你剛開始時使用的泥濘調色盤,當你允許內在自我的真相在這個催化劑上,帶着智慧、隨着節拍、適時而自由地工作時,這種心的能量就開始把真實色彩的價值放入那些你允許自己自由充分體驗的事情中。

一旦(你)已經達成這些顏色,體驗就會在美麗之翼上流動,並藉由那個光之戰士而被轉變了,那個戰士就是你自己;那種保持盔甲明亮的光之真實通道會進入那真理之中,也就是造物者關於祂自己的知識的最新部分。在這個承認你自己的受苦的過程中,也許適合通過這個管道談一談,今天早些時候她在經歷耶穌基督的獻主日時的感受。這是一個神話學體系的最後或最終面向;這個器皿在感謝(基督)靈性在肉身中出生的節日期間,把這個神話學體系體驗為自己最能接近造物者的道路[2]。我們早就覺得,這個尋求圈子中的每一個人,如H實體說過的,都代表造物者自身;不是造物者父親的面向,而是造物者的孩子、造物者的女兒、造物者的兒子、造物者的基督面向,祂身處物質世界,並從你們每個人的內在加入我們。

[2] 原註:基督教。

你的心等待着自己的靈性自我出生,該自我首次被了解為:你在心的馬槽中所撫育的一個屬於完整、永恆、無限的生命。這顆種子、這個孩子必須得到保護、關愛、照顧、養育、鼓勵、關注。在這個基督小孩中,居住着大衛的指導系統描述為紙牌屋的一切東西,這個紙牌屋建築在不斷增生的痛苦晶體之上;一旦有塊晶體融化,其餘的晶體就比較容易坍塌,就像冰在水裡融化、或者紙牌在它們當中的空間坍塌一樣。在這個獻主日中,按照這個特定實體的文化習俗,耶穌實體作為一個四十天大的嬰兒,被帶到聖殿獻給造物者。

你們每個人都是嬰兒;你就在聖殿中、被你肉身自我的父母獻給造物者。我們對你說:「主阿,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離去。因為我的雙眼已看見你的救恩。」[3]

[3] 原註:西蒙之歌,聖經,路加福音2:29-32:「主阿,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雙眼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以色列民眾的榮耀。」

如實地觀看自我:一個由黏土、骨骼、血肉構成的外在防禦系統;一個感受的內在網絡;在那感受中有真理的內在網絡,在那真理中有太一無限造物者的內在網絡。每當你的人生中有苦難時,願你在這個至聖所休息,願你輕搖這個內在的嬰兒。以你的愛、慈悲、對於持續發生的苦難的接納,來保護這個靈性自我,將其完全放在那個臨在——祂歇息於心之至聖所——的慈愛手臂里。

我們相信,這就是我們在這個主題上想要分享的能量。無論如何,我們發現有兩個已經被提出的詢問,它們是以一種非常完整且充滿能量的方式聯結在一起,因此,我們會暫停通過這個器皿發言,並將神聖的羽毛傳遞給大衛的指導系統,因為,在關於能量經過精微體的能量點或脈輪系統之運動方面,有大量要去談論的內容。這些涉及移除阻塞的技巧、跟受苦的特性產生有趣的聯結。肉體載具的能量系統,如我們已經說過的,從這個器皿會認為的較低部分向較高部分移動,當能量進入到根部脈輪的範圍之際,它擁有一種完整的且無差別的潛能。每個人的能量載具的脈輪顏色對於那個實體而言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實體都是他自己的花朵,每一個實體都以她自己的色彩閃爍,在更完整接納自我之中,有一種正在流經身體、能量不斷增強的閃光與力道,它是自我接納的一個產物,就是這種自我接納鬆開了那窄化能量流動的途徑之束縛。

然而,我們相信,在此時,允許名為大衛的實體在這個主題上發言一段時間是好的,因為這個實體缺少對於這種討論有幫助的詞彙。因此,我們會在此刻暫停並將羽毛轉交給大衛的指導系統。我們是Q’uo,在愛與光中離開這個器皿。

(大衛傳訊)

大衛的指導系統:你們的神經系統在根本上跟大腦的認知過程無關,也跟各種神經系統如何全像性地把它們的矩陣印刻在上述的器官組織之中無關。高我的志向是:力爭讓顯意識心智更充分完整地表現出身體形態的諸多振動中心或振動節點,其方式是讓顯意識自我使用一個心智過程、一個意識模板——牽涉到所有這些中心的散發物。

我們正在談論的議題是對下述事實的一個表現:如在一的法則系列中曾被陳述的,小我的內涵是如此扭曲、以致於是無用的[4]。反之,我們會要求你們反思形成意識的能量,並看見在你們幻象中脈輪系統的輪中之輪、在任何的給定時刻構成你們所體驗的真實意識。因此,從潛在的方面而言,所有的脈輪都會對你們知曉為有意識的過程做出貢獻,這個有意識的過程就是你們不時地會體驗為想象力,直覺、預感之類的東西。

[4] 原註:發問者:你能否告訴我,你如何平衡小我(ego)?

Ra:我是Ra。我們不能跟這個概念一起工作,因為它被誤用,並且理解無法從中發生。(《一的法則》,15.11)

我們在設置一個必要的架構,為了更佳地區分這兩者:大多數人群對意識的扭曲概念;以及更真實、更深入的覺知精華,作為所有(能量)中心的一個和諧機能。你們在生活中見過很多名為同步性的例子;在同步性中,你們體驗到一個時刻,不管是從書上抬起眼睛、或某個其它具象徵重要性的時刻,然後瞬間出現一個來自於你們認為是物質界的反饋。當然,你們認識到,你們自己的某個面向必然是超越物質的;可這實際上是密度之間的面紗在變薄,讓你們有更大的能力去聚焦於真實個體化的造物之精華,並把它跟真正統合的造物區別開來。當這種區分完成以後,那被知曉為形式的東西就會消散於無形。這在薩滿的傳統中被知曉為:停止這個世界正是藉由這個過程,一個加快其進程的人可以看見自己周圍的其他自我突然地消失,覺得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存有;這是一個振動意義上的提升過程。我們這會兒非常具體地談及的這種迴響,跟存在於大部分實體中的雜音之相對程度有關;如果他們在經曆日常生活的喧鬧嘈雜時不關心或不考慮心智的靜定,就會造成在較低的能量中心出現可說是振動上的極度讀寫障礙,然後昆達里尼螺旋就只能被能量振動頻率的垂直提升喚醒,來允許更高的能量中心在此時此地更充分地實現。

我們發現,如果你們的房子上面沒有屋頂,那麼你們就永遠無法真的體驗到,屋頂怎樣遮蔽催化劑的雨滴。你們永遠無法真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名為「家」的地方,這裡有溫暖的壁爐、熊皮毯子、在壁爐架上精巧擺放的物件,它們讓你們在自己的肉體器皿中真正覺得在家裡。相對而言,在你們層面上,大多數人都生活於一種無家可歸的狀態;他們的生存條件讓他們來回漂流漫遊,就像他們的想法一樣。這確實造成了在較低的能量中心出現一種特定的不和諧振動式複合體。

你們可以在每個能量中心上分析這種不和諧複合體為一種光的螺旋線,可以這麼說。如我們以前曾經講過的,上述螺旋會有些旋轉,導致某些事件發生。我們尋求去搜集這些螺旋,把它們帶回聚於一點的球心或合一。如果你們重新適應了這個球心,那麼所有在當下此刻發生的體驗,都可以在靈魂的更大母體中,理解過去、現在、未來是如何融合為無縫連續體,很類似你們在對他人的慈愛服務中如何把準備好的食物存儲在密封塑料袋裡。

所以,你們也有機會拿起這來自天堂的嗎哪(manna)、這生命食糧的麵包,接下來,將它打包並藏起來、不讓你自己找到,而同時該被劃分的自我不會認識到,這種被吸入你們的物質體形的嗎哪或更高的意識會有機會被區分開,不是為了把小我跟自我面向中好像不同的部份隔開,而是為了把自我之內、覺知的各種小金塊儲藏起來。所以,當你們沿着這個螺旋前進、而各種體驗在你們幻象中升起時,你們會有該倉庫所提供的豐裕;這很像松鼠知道冬天來臨時,會有寒冷和戰慄的艱難月份、於是在樹洞中儲藏橡果。從而有了一個逐漸飽滿的儲蓄庫。

在會讓很多人感到焦慮和孤單的時刻,你們有機會變得更富足。藉由儲存大量的催化劑、而不是現在就把它們處理掉,你們就能夠有體驗作為背景。當這些體驗再次出現時,你們可以把它們跟自我積累的、新發現的智慧進行比較,從而讓自我以更高程度的功能來疏通這些堵塞。

由於你們較低中心的生理有機體跟腺體系統相關,而能量體跟脈輪系統相關,一旦它們之內的碎片狀態崩潰掉,就滿足了一個合適的必要條件,於是我們就會看到:那些較低的中心有更大的機會變得相對清晰;然後這確實會允許光的螺旋線,或者在這種情況下的昆達里尼,在脈輪系統中向上推進,進入被知曉為愛的位子,它位於心之所在;進入被知曉為意願和溝通的位子,或喉部中心;進入被知曉為靈性覺知的位子,統合愛與慈悲的位子,或眉部脈輪中心;繼續向上,通過皇冠脈輪[5]進入門戶密度,在那裡取得靈性重力[6],而你們再次坍塌進入一體狀態。

[5] 原註: 這裡指的是脈輪系統里從綠色到紫羅蘭色的上升順序而排列的脈輪。在這個系統中,綠色是心輪的顏色。藍色是喉輪的顏色,跟清晰的交流相關;靛藍色是眉心輪或第三眼脈輪的顏色。紫羅蘭色是皇冠脈輪的顏色,在《一的法則》資料中,它跟通向智能無限的大門有關。關於這個大門,Ra群體說:「那麼,首先認識心智與身體。然後靈性被整合與綜合,那些要素被調和進入一個心/身/靈複合體,即可在次元之間移動、接着可以開啟通往智能無限的大門,因此藉由光治療自我,並和他人分享那道光。」(《一的法則》,17.18)

[6] 原注:發問者:那麼當我們的行星完全進入第四密度之時,將會有更大的重力嗎?

RA:我是Ra。將會有更大的靈性重力,從而造成一個比較密集的幻象。(《一的法則》,29.2)

因此從根本上而言,自我的橡果已經在這一刻被儲藏在樹洞中,就在你們傾聽由指導系統和Q’uo實體所分享的這些話的時候,就在你自己體驗到為何你以為是顯意識心智的東西實際上只是你真實覺知的一個子集的時候,雖然你可能無法有意識地回憶起所有談過的內容。你具有的更深覺知存在於所有的脈輪中。同步性的顯化憑藉該事實:你們的心智的確擁有更高(脈輪)中心的面向;如果你們能夠在足夠長的時間內保持靜定、讓這些面向浮上表面的話,就像我們之前談到的,許多沉澱(作用)就會發生。

因此,潛在而言,你的顯意識心智和日常覺知確實有能力完全取用智能無限。需要從桌面上清除你所有的擔心和憂慮,於是你能夠騰出位子讓大師自我、基督自我在你面前坐下來。當這最後的晚餐到來時,你就可以接受那個扭曲的[你為自己創造的]小我人格之死,接着理解到正是通過「不是照我的意願,而是成全禰的意願」[7]這個祈禱,你能夠允許這個小我感被克制、認出更高程度的人格透明度,以致於藉由鄰近(效應)[8]而讓生命的更高面向確實成為你的振動。

而在一體性中沒有鄰近(效應),我們感謝你們並再次將麥克風還給名為Q’uo的實體。

[7] 原註:耶穌在接受審判之前、被逮捕的那個夜晚,他正在客西馬尼花園祈禱,他祈禱免除這種情況,但他說:「父阿,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照我的意思,但要成全你的意思。」(路加福音 22:42)

[8] 編註:鄰近(proximity)效應是格式塔心理學中的一條組織原則,即認為當其他條件保持相同時,在空間或時間上彼此接近的物體或事件容易被視為同屬於一個單元。

(Carla傳訊)

我們是Q’uo,我們再次與這個器皿在一起,再一次地在愛與光中向你們致意。

所以,也可以把催化劑的雨水和苦難的周期視為生命的陽光與喜悅的周期在憑藉苦難的自我滲透過程中,有一種療愈,由於那個情緒的精鍊過程:處理並體驗情緒、體驗它們在你內心逐漸變得高尚、體驗它們逐漸增強的美和逐漸變得深刻的音調。一旦這種雨水落下、被你接受,你就能更清楚地看到陽光進入內心因為如果沒有雨、沒有陽光,難道你會對雨水感到吃驚嗎?反之,難道你不應該在陽光充沛、天氣晴朗、充滿機會的時候致謝嗎?這種日子也是喜悅與苦難之周期的一部分。

我們感謝大衛實體和他的指導系統對於能量中心群給出的討論,因為這個器皿無法用那樣的細節來解釋:一個人如何從處理具體的催化劑、處理具體的情緒材料的流動,移動進入更深的水域,那處理過的催化劑之海,它已經變得美好、蒙福、蛻變以後,返還給太一無限造物者。這是一種水晶般的、充滿光的體驗之海洋……

(磁帶第一面結束)

(Carla傳訊)

它就如同一個包羅萬象的系統,統御着最接近人類或物質界人類體驗的系統。如V實體所討論的,如果你能夠預想從顯意識體驗的相對淺灘跳下海邊的懸崖、跳進無限覺知的深淵,該無限覺知有一種充滿信息的連貫性;這種信息在傳播時,就像基列的香膏一般、是一種醫治的能量、能夠進入你內在的情境,像治病的神水、無法描述的藥物,單憑着本身的能量來醫治,不需要押韻的詩歌與理由,不需要邏輯與可能性,不需要人類的接納;相反地,它只需要你接納一種你們的文化不理解或不接受的心智狀態。

所以,讓我們藉由注視靜默作為結束。因為靜默是光之戰士——這個器皿曾稱之為靈性戰士——所擁有的最強大武器。人們把靜默描述為:打開太一無限造物者安住的房間鑰匙、解鎖真理的東西。它被描述為致能與高貴化以下過程的關鍵,即催化作用、化學反應的過程以及結果:催化劑與經驗。

靜默就如同攤開的手一樣。空空地來到神性面前:空空的手,空空的心智,清空一切。除了對於太一無限造物者的臨在與起初思維[創造了一切萬有]的饑渴空手而來吧,因為你將會滿溢。什麼事情使你擔心呢?來到你的心,空手而來。進入到海里、深深地潛入。下潛尋找那深邃的、深邃水域,在那裡,真理已經在你自己的進程中結晶化了,在那裡,你可以享受在那深處的天使陪伴,祂們在那裡安慰你、擁抱你、鍾愛你、加強你並將你送回喧鬧中。

當你們返回、進入到那有意識生活的群島時,要知道:每一個混亂與混淆之島以及島嶼之間的每一條偏僻海峽,都是帶有深深水域的地方。那觸及每一個混淆之島的每一滴水都來自太一、並且返回到那相同的太一。

我們帶着最大的愛離開你們,為了你們各位的英雄之旅感謝你們。為什麼你們在這個周末聚集在一起呢?你們來此要歡慶什麼呢?我們將你們留給彼此,我們請求你們彼此相愛。彼此治療。彼此鼓勵。承擔彼此的負重。把彼此帶回家。

我們是你們知曉的Q’uo。我們在太一無限造物者的愛與光中離開你們。Adonai,我的朋友們。Adonai vasu。

Translated by T.S.

(V) 2018 Reviewed by Sunny & cT.

原始翻譯:

https://soultw.com/TLOO/2003_0202b.htm

英文出處:

http://llresearch.org/transcripts/issues/2003/2003_0202.aspx

發表評論